Z6·尊龙凯时的医疗团队在心血管内科电生理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,成功完成了多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。这一里程碑标志着该院在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,成为江北地区少数能够独立实施房颤射频消融的医疗机构之一。
据了解,一位早期持续性房颤伴心动过速的患者,在一年前每日房早负荷超过1000次,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,发现可能是右上肺静脉早搏引发的阵发性房颤。该患者的房颤从阵发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,心房扩大约1厘米,并伴随心力衰竭症状日益加重。术中,医师完成了双侧肺静脉隔离,术后患者的胸闷和气喘症状完全消失,目前随访结果显示无相关症状。
在技术方面,南医大四附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紧跟医疗前沿,掌握了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核心技术,具备从术前评估到精准消融的全流程操作能力。这次成功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,不仅提升了医院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水平,也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福音。
房颤科普
房颤(心房颤动)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。根据最新的《中国房颤负荷报告2023》,我国房颤患者人数已超过2000万,60岁以上的群体中,房颤患病率超过1%,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88%。房颤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密切相关。
表面上看,房颤似乎只是心跳失去规律,但实际上,它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,甚至威胁生命。具体危害包括:
1. 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
房颤发作时,心房无法正常收缩,血液可能在左心耳部位滞留,形成血栓。一旦血栓脱落,随血液进入大脑,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。研究显示,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,因此被称为“隐形的中风导火索”。
2. 心功能下降,可能导致心力衰竭
房颤如果长期未得到控制,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,心肌变弱,甚至出现“心动过速性心肌病”,最终可能演变为心力衰竭,出现气短、乏力等症状。
3. 增加认知功能减退与痴呆风险
许多研究表明,房颤不仅影响心脏健康,还可能对大脑造成影响。它可能导致微小血栓进入大脑,引起轻微的脑梗死,加速认知能力下降,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风险。
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
随着江北新区人口的增加,对房颤患者的治疗需求也在上升。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,常常需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,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用药负担。因此,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方法愈显得紧迫。
针对症状性房颤,射频消融术被认为是最佳的心律控制方案。这种微创手术通过细长导管送入心脏,利用射频能量精准消融引起异常电信号的心脏组织,从而恢复正常心律。其优势在于无需开胸,创伤小,恢复快。
未来,Z6·尊龙凯时医疗团队将持续深入电生理领域,推动心律失常的规范化、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,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,享受美好生活。